close


書中的沈韋在自殺前說過這麼一段話:『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,青春、歡笑、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,我們彼此責怪、相互憎恨、鬥爭、殺戮....直到我們徘迴在黑暗與荒蕪裡,直到無助的吶喊與哭泣淹沒了我們。是我們的平庸、冷漠、虛偽、貪婪讓生命變成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,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親手種下死亡的種子。』

也許這樣混亂的局面,全都是我自己造成的?

書中的主角謝政傑,在陰錯陽差下,捲入一場全國性教育改革的大漩渦裡,並成為事件當中的關鍵人物;他身處在媒體風暴的輿論中,接受各方的鼓勵或苛責或鄙夷,一個15歲的國三學生,開始深深探究自己底心深處,到底想說的是什麼?

也許同樣身處猶疑不定的境況的我,應該好好追問自己,到底想要的是什麼?

文中提到了《聖經》上的故事:『那時,大家抓到一個行淫的女子,要用石頭打她。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:【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,就可以用石頭打她。】』何必擔心作錯,對我來說,只要擔心消極的作罷。

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,就盡管用言語責難我。

教育的問題困擾著謝政傑,最終他選擇靜默看人生;而人生的問題困擾著我,我選擇靜默地在這個冬颱夜裡看著謝政傑的故事,時空一派靜默。

小說裡也引用日本漫畫家池上遼一的名作《聖堂教父》中的對話。


『你希望你兒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?』
「只要,他長大後不要和路上那些行人一樣就好了..。」
『什麼意思?』
「你看那些行人的眼神,充滿無力感。」
『嗯?』
「孩子的眼神一直是閃耀著光芒,但是看到路上那些人無精打采的眼神,卻使我想到死亡,彷彿世界即將消失不見了....。」
「是什麼原因,讓原本靈活的眼神成為那種無力感的樣子?」


是啊!是什麼樣的理由,使我拋棄了原本閃耀著光芒的靈活眼神?

『長大就是累積或擁有?或者,長大意味著不斷失去?』這是謝政傑內心發出的疑惑。

如此類歐陸批判學派的提問不斷,卻始終缺乏北美實證主義回答問題時的精確,以及量化。

但是,人生的問題,豈能量化?豈有標準答案?

反覆咀嚼著謝政傑的心情轉折,彷彿就是另一個侯文詠在虛構時空中對人生的探尋,持續著《我的天才夢》裡頭的渴求,對這個千瘡百孔的社會一點一滴的補輟,用他獨特的嘲諷筆調,寫下這個充滿隱喻的故事。

闔上小說,漲滿腦子的雜訊畫面似乎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肯定自己的聲音,雖然冬颱的雨仍舊咆哮不休、不願歇息,但是那一股由心靈底處發出的聲音,令我心「耳聽見為靜」地平靜。

既使那是一顆危險的心靈,so what?



2004/12/04 凌晨02:41 changyiyao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藝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